概覽
文化柱即以傳承、傳遞文化而雕刻制作成的柱型雕塑,與一般的柱子和羅馬柱、龍柱不同的是,石雕文化柱更注重“文化”的概念,多以浮雕刻畫的形式在柱身進行表現,是一種文化的載體,用于園林、城市廣場等地,既能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,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宣揚。
主要應用場所:學校校園、博物館、文化館、公園園林、城市廣場等
用料
因為文化柱多用于室外,所以材質方面以石雕為主,根據實際場景的需要,也可以制作成鑄銅或玻璃鋼的。需要說明的是,銅制文化柱其抗氧化能力相比石材來說要差一些,用于室外需要注意防酸雨等腐蝕介質,而玻璃鋼材質的抗老化能力很差,不建議使用,僅用作預算不足的備選方案。
雕刻內容
文化柱就是為了宣揚中國文化而誕生的,所以其雕刻內容肯定離不開中國文化,而中國歷經上下五千年,其文化博大精深,可選內容十分廣泛。簡單囊括如下:
遠古文化: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歷了有巢氏 、燧人氏、伏羲氏、神農氏(炎帝)、黃帝(軒轅氏)、堯、舜、禹等時代 。以考古學為據:如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。
諸子百家: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,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、道家、墨家、儒家、陰陽家、名家、雜家、農家、小說家、縱橫家、兵家、醫家。
琴:笛子、二胡、古箏、簫、鼓、古琴、琵琶。
棋:中國象棋、中國圍棋,對弈、棋子、麻將、棋盤等
書(書法、篆刻):漢字書法、篆刻印章、文房四寶(毛筆、墨、硯臺、宣紙)、木版水印、甲骨文、鐘鼎文、漢代竹簡、豎排線裝書等
畫(繪畫):中國畫,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。其他還有:石刻浮雕畫、裝飾內畫、敦煌壁畫等,以及中國抽象油畫等。
十大名曲:《高山流水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。
傳統文學:遠古神話、《詩經》、漢樂府、南北朝民歌、楚辭、孫子兵法、三十六計、先秦詩歌、漢賦、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明清小說、 四大名著等
傳統思想:老莊的道家思想、儒家思想、佛家思想、兵家思想等
傳統節日:元宵節、寒食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(粽子、賽龍舟、屈原)、中秋節、重陽節、臘八節(大年三十、紅包、守歲、團圓飯)、除夕、春節(元日)為代表等
中國戲?。豪デ?、越劇、豫劇、湘劇、京劇、皮影戲、粵劇、川劇、黃梅戲、京戲臉譜、地方戲等
中國建筑:長城、牌坊、園林、寺院、鐘、塔、廟宇、亭臺樓閣、井、石獅、民宅、秦磚漢瓦、兵馬俑、故宮(紫禁城)、頤和園、布達拉宮、平遙古城、喬家大院、蘇州園林、杭州園林、徽派建筑、十里長亭、天壇、鳥巢、水立方等
漢字漢語:漢字、漢語、對聯、謎語(燈謎)、歇后語、熟語、成語、射覆、酒令等
傳統中醫:中醫、中藥、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針灸甲乙經》、《脈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千金方》等
宗教哲學:佛家、道家、儒家、陰陽家、五行、羅盤、八卦、司南、法寶、算命、禪宗;燒香、拜佛、蠟燭等
民間工藝:剪紙、風箏、中國織繡(刺繡等)、中國結、泥人面塑、龍鳳紋樣(饕餮紋、如意紋、雷紋、回紋、巴紋)、祥云圖案、鳳眼、千層底、檐、鷲等
中華武術:南拳:詠春拳、Wing Tsun、洪拳、八卦掌、蔡李佛拳等;北腿、少林、武當、峨嵋、崆峒、昆侖、點蒼、華山、青城、嵩山等
地域文化:中土文化、江南文化、江南水鄉、塞北嶺南、大漠風情、蒙古草原、天涯海角、中原等
民風民俗:禮節、婚嫁(紅娘、月老)、喪葬(孝服、紙錢)、祭祀(祖);門神、年畫、鞭炮、餃子等
衣冠服飾:漢服(漢民族民族服飾)、繡花鞋、老虎頭鞋、旗袍(滿族)、斗笠、帝王的皇冠、皇后的鳳冠、絲綢。
四大雅戲:花鳥蟲魚、牡丹、梅花、桂花、蓮花、鳥籠、盆景、鯉魚等
四大發明:火藥、指南針、造紙術、活字印刷術
動物植物:花鳥蟲魚、牡丹、梅花、桂花、蓮花、鳥籠、盆景、鯉魚;龍、鳳、狼、麒麟、虎、豹、鶴、龜、大熊貓...;梅蘭竹菊:梅花,蘭花,竹子,菊花。松、柏等
器物隨身:玉(玉佩、玉雕..)瓷器、景泰藍、中國漆器、彩陶、紫砂壺、蠟染、古代兵器(盔甲、大刀、寶劍等)、青銅器、古玩(銅錢等)、鼎、金元寶、如意、燭臺、紅燈籠(宮燈、紗燈)、黃包車、鼻煙壺、鳥籠、長命鎖、糖葫蘆、銅鏡、大花轎、水煙袋、芭蕉扇、桃花扇等
飲食廚藝:出門七件事:柴,米,油,鹽,醬,醋,茶;酒、茶道;吃文化、中國菜、八大菜系(魯、 川、 粵、 閩、 蘇、 浙、湘、徽)、餃子、團圓飯、年夜飯、年糕、中秋月餅、筷子;魚翅、熊掌等
工具技藝:算盤珠算、紡織技術等
藝術文化:民樂、曲藝、三星堆文化等
傳統美德:孝敬父母、歲寒三友、誠實守信、尊師重教等
中國文物:后母戊大方鼎、越王勾踐劍、良渚美玉、長信宮燈、秦始皇陵兵馬俑、曾侯乙編鐘、金縷玉衣、銅奔馬(馬踏飛燕)、永樂大鐘、古代錢幣、敦煌莫高窟等
中國愛的文化:博愛、兼愛、仁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