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石雕魚缸/水缸是以石材雕刻制作而成的一種缸,多采用青石制作,也有漢白玉等大理石及花崗巖材質的,多輔以花鳥蟲魚的浮雕刻畫,整體古樸自然,是園林及中式庭院必備石雕之一。
石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,石器文明在華夏源遠流長,而石文化、石器文明的歷史長河中,沒有哪種石器有石缸更具廣泛性和實用、審美價值。石缸不僅古代有,古人用,今天的一些偏遠山區農村,村民們仍用它盛水、裝糧,一些城市宅院、名勝古跡,仍用它植花養魚點綴觀賞,更有藏家,以擁有一口古石缸為樂事。
石缸不僅歷史久遠,而且使用和觀賞價值穿透各階層、各界別、各等級。官也罷民也罷,窮也罷富也罷,貴也罷賤也罷,誰都可以擁有,可以享用,可以觀賞??梢哉f,石缸是人類石器中,最親和、最寬容的器物。由而,石缸文化也是中國古代最普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。
朝代更替,時光變幻,這就成為了現在散置在民間的漂亮的古風石缸,古樸大方,簡單而不簡陋。石缸有招財進寶的寓意,古人說家無石不安,無水不靈,一個石缸就有了水和石。
造型
石缸文化在我國可謂是獨具特色,自古以來,石缸的使用與觀賞價值都很高,上到皇親國戚,下到平民百姓各個階層,不論貧富皆有使用和觀賞。實際上石缸是人類石器中,最親和、最寬容的器物了。
石缸稍大且上面刻有圖案文字的,應為以前大戶人家之物,價格昂貴;而未雕刻的素面石缸,則為平常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,價稍便宜。
石缸上有工,那是有幾十年經驗的老石匠手工精心雕刻而成,正面和側面則以古代戲劇人物及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為主,為保留石缸的年代感,石缸背面不做任何修飾。
石缸的形狀有圓形、橢圓形、半圓形、長方形、梯形、六邊形、異形等,都是整石挖鑿,但也有五塊石片拚接而成的。這些石缸均有上百年的歷史,長寬高及直徑的尺寸在50厘米至150厘米之間,重達幾百公斤。作水缸用的,缸底留有明顯的水瓢舀水后形成的光滑、凹陷的歲月痕跡。
簡單的石缸無雕花呈圓形或方形,而帶有靜美雕刻的石缸更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,雕花題材廣泛從山川河流花鳥蟲魚到神道佛法,民間傳說我們可以從中品得古代工匠的技藝精湛,陰刻陽雕,細描粗鑿,順削逆剃,輕勾重剽??無不因勢象形,隨需施藝。而其圖案寓意多為滿足人們吉祥為好,平安是福的心理愿望。
石缸的雕刻紋飾,內容豐富,涉面廣泛,上至天文地理,山川河流,花草鳥木,人物禽獸,神道佛法,民間故事,神話傳說??應有盡有。其雕刻技藝精湛逼真,陰刻陽雕,細描粗鑿,順削逆剃,輕勾重剽??無不因勢象形,隨需施藝。其紋飾寓意多為滿足普通人吉祥為好,平安是福的心理愿望。
作用
古代石缸的主要作用盛水、消防、裝糧、養魚、植蓮、改善風水等,而如今由于居家空間的大大縮小,石缸已不再是每家每戶必備的器物,更多是將它作為一種園藝裝飾和古件收藏來看待。
家有庭院,不如收藏一方石缸,石缸有招財進寶的寓意,古人說家無石不安,無水不靈,一個石缸就有了水和石。不論用來種花養魚,還是用來裝飾點綴,石缸歲月感的滄桑之美,以及古韻材質的淳樸之美,都為院落的風景增添了一抹與眾不同的風景。
石缸可用來種花養草,特別適用于養金魚和錦鯉,在石缸種養荷花、睡蓮,缸體表面在水滋潤下,生長出青苔使整個石缸郁郁蔥蔥活了起來,石缸內生長的蓮類植物、青苔給魚兒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和食物,不用充氧、換水、喂食,連最難養的金魚、錦鯉在石缸里生活得悠然自得。
擺放
- 放置庭院西南角辟邪;
- 石缸在院落中不易擺放過多一般一兩個左右為宜;
- 擺放在大門兩側有助于招財;
- 擺放在庭院尖葉植物旁邊,可以將尖葉的植物的煞氣祛除,減弱對家中風水財氣的破壞。
典型代表
石缸陣:位于老撾北部偏遠的川壙省省會豐沙灣查爾平原上。那里錯落無序地放置著上千個石缸,每個缸都由整塊堅硬的花崗巖雕成,雖然大小不一,有圓有方,但都經過精細的加工,里面平坦光滑、空無一物。石缸是用整塊花崗石雕鑿而成的,雕鑿手法古樸粗略。由于年深日久,石缸內外覆蓋著很多青苔。石缸的擺放疏密有致,有的三五一簇,有的個體單獨。這里的石缸有600多個,絕對是世界上僅有的石缸奇觀。在石缸平原上,一共有3個這樣的石缸群,大致以一個小山洞為圓心呈扇形分布,一眼望不到邊際。那些石缸,都是用整塊花崗石雕鑿而成的,有一群石缸還是用紅色巖石雕鑿而成的。形狀各不相同,有的大,有的小,有的粗,有的細,有的高,有的矮,有的口是方的,有的口是圓的,有的口是向里收的,有的口是直上直下的,有的石缸上面還蓋著蓋子。它們有的三五成群地擠在一起,有的孤零零地獨踞一方。由于天長日久,石缸內外長了很多青苔。
《鯉魚跳龍門》明代長方形異形石缸:古代中國傳說中,黃河鯉魚跳過龍門(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禹門口),就會變化成龍。比喻中舉、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,也比喻逆流前進、奮發向上。鯉魚跳龍門,既是這個優美傳說的形象表述,更寄托著祈盼飛躍高升、一朝交運的美好愿望。正面雕刻有鯉魚跳龍門、化身成龍的形象,四周配以云彩、鳳凰、蝴蝶、回紋等圖案,畫面古樸典雅,十分精美,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、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精湛的雕刻技法,堪稱石缸中的精品。
《荷塘鷺鷥圖》清代長方形石缸:主題紋飾為荷塘鷺鷥圖,兩只鷺鷥棲息于荷花盛開的池塘中,雕工精巧,鷺鷥荷花,寓意考場接連登科,人生道路上一路榮華。
《三魚牡丹圖》清代長方形石缸:正面刻有三條魚躍于水面和牡丹圖案,雕工細膩,是雍容華貴、富貴有余、吉祥如意的象征。
《三尾魚》清代長方形石缸:正中雕有三尾魚(或三魚共首)圖案,象征合家團圓,寓意年年有余、富貴有余的美好愿望,四周布滿繩索紋,雕刻嚴謹精致。關于"三"的數字寓意則由來已久,道家的鼻祖一一老子的"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","三魚"代表"多魚"的意義,"三"是生命衍生的重要一環,象征著生命的"生生不息,繁榮昌盛"的吉祥意義。
《永保人安》清代半圓形石缸:"永保人安"四字,永保人人平安,人人安康,側面還刻有"乾隆四十七年重陽立"等字,距今已有236年。
《民國雙旗》民國長方形石缸:民國交叉雙旗圖案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時,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時的旗幟為"鐵血十八星旗",以十八顆黃圓星相連,組成了九角星,意思是十八省既聯省自治,又共組九州,合為一合眾國。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,中華民國國旗定為五色旗,由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五色組成,分別象征中國漢、滿、蒙、回、藏五大民族。這是中華民國開國時兩面交叉旗幟,在1928年后民國國旗才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。
《玉皇經》文字民國半圓形石缸:正面刻有"福不在財多,財多不是福;福在子孫賢,子孫賢是福"等文字,這句話選自《玉皇經》,極富哲理。側面還刻有紀年落款"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歲荷月上浣谷旦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