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秦始皇(前259年—前210年)姓嬴,名政,為秦莊襄王之子。因為在趙國出生,又叫做趙政,13歲即王位,39歲統一中國,建立秦朝,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,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,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,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。
秦始皇消滅六國,統一天下,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。他結束了戰國以來烽火連天、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,澈底的廢除封建,普遍的推行郡縣制,而建立起一中央集權的政體,他確定了中國的疆域,以后的中國就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向外擴張。他使車同軌、書同文、行同倫,并統一貨幣與度量衡,修建長城與開闢馳道、直道等大道,使中國開始成為統一的泱泱大國。尤其當時這些政治措施,對以后兩千馀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秦始皇,中國古代政治家、戰略家、改革家,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,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。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,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“千古一帝”。秦始皇雕塑多采用石材、銅或玻璃鋼材質制作而成。始皇石雕可以用大理石、青石、花崗巖等石材雕刻,始皇銅雕則可使用青銅、黃銅、紫銅鑄造,而玻璃鋼始皇雕塑多進行仿銅或彩繪工藝制作。
自前230年至前221年,先后滅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,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,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——秦朝 。統一之后,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,采用三皇之“皇”、五帝之“帝”構成“皇帝”的稱號,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“皇帝”稱號的君主,所以自稱“始皇帝”。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,管理國家大事;地方上廢除分封制,代以郡縣制;同時書同文,車同軌,統一度量衡。對外北擊匈奴,南征百越,修筑萬里長城;修筑靈渠,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。
生世
自古至今,秦始皇的生世是后世所疑惑且深為探討的,『秦始皇帝者,秦莊襄王子也。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,見呂不韋姬,悅而取之,生始皇。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。及生,名為政,姓趙氏』(《史記.秦始皇本紀》)。換言之,秦始皇的曾祖父是秦昭王,祖父是孝文王,父親是莊襄王。公元前 259 年正月,嬴政生于趙國首都邯鄲。
戰國末期,秦趙兩國關係緊張,為了取信對方,開始互派質子。秦昭王把嬴政的父親異人,派到趙國去當人質。這就是作為秦國王室成員的嬴政生于趙國的原因。由于秦始皇生于趙國,按當時因生地而姓的習俗而姓“趙”,取名為“趙政”。就在趙政出生的那年,秦國向趙國發動進攻,趙國因而迫害秦國的人質。因此,趙政雖然具有秦國王室的血統,實際上是出生在險惡的環境中。
成長過程
秦始皇的青少年時代,是在動蕩的環境中度過的。公元前257年,趙政(即秦始皇)兩歲時,秦軍長途跋涉,圍困邯鄲。趙成王非常生氣,想殺掉趙政的父親異人泄憤。異人與呂不韋合謀賄賂守將,逃出邯鄲,返回秦國。趙王又想殺趙政和他的母親,結果母子二人匿藏在外公家中,才倖免于難。趙國為了緩和與秦國之間的關係,把趙政和他母親送回秦國?;氐角貒?,趙政改姓為“嬴”,改名為“嬴政”。不久,孝文王死,異人繼位,是為秦莊襄王。秦莊襄王對呂不韋十分敬重,任為相國。嬴政因父母的關係,受呂不韋影響頗深。
性格
秦始皇的性格,是殘酷且獨裁的又好大喜功。其實,這只是他人格的特質之一而已。而他的性格和早期未及帝位時有相當關係。因為其實身世不明,到底是否為子楚之親生兒子,使得他及趙姬遭受許多屈辱。幼時缺父愛,即位時又無實權,而導致他性格冷酷,苛刻寡恩,造成了這個獨裁者,亦造就了日后誅殺所有曾和趙姬有仇之人??澰唬骸扒赝鯙槿?,蜂準,長目,摯鳥膺,豺聲,少恩而虎狼心,居約易出人下,得志亦輕食人。我布衣,然見我常身自下我。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,天下皆為虜矣。不可與久游?!保ā妒酚洠厥蓟时炯o》)。尉繚說:“秦王缺乏仁愛,而有虎狼之心,窮的時候可禮讓下人,得志時也輕易的吃人,不可和他長久往來?!蔽覀兛梢钥吹?,當秦始皇未發達時可以忍受尉繚直諫式的言語,統一后,就來個“焚書坑儒”,一口氣殺盡四百六十個欺騙、攻訐他的人,亦可以表現出他人格偏激的一面。此外,當他得知趙姬和嫪毐的關係且已有二子,他狠心的將趙姬二子掐死,亦顯出其性格上殘酷的一面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后,不斷的出游,勞民傷財,這是他人格的陰暗面。
但若就他的政績、改革及施政,使人看出他乃一個胸懷大志、且具有高度智慧的人?!爸蔚肋\行、諸產得宜、皆有法式,大義休明,垂于后世,順承勿革、皇帝躬圣、既平天下,不懈于治,夙興夜寐,建設長利,專隆教誨”此上乃說明秦始皇勤于政事。而造就了其五帝三皇都未及的政局。由此可見到他對于治國積極的態度。但也因他太過急躁,于短短的十來年大興土木、四處征戰,在秦始皇當政的十二年間,其為政之苛暴實非百姓所能忍受。
政治作為
莊襄王三年(前247),莊襄王去世,公元前246年,嬴政即位為秦王,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,史書上把他稱作“秦王政”。當時秦王政年僅13歲,年紀尚小,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,并尊呂不韋為仲父。呂不韋既把持朝廷,而且又與太后(趙姬)偷情。他見秦王政日漸年長,故以假宦官嫪毐獻給太后。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,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,封長信侯自收黨羽。
公元前238年,秦王政年滿22歲,在雍城加冕,開始親政,但是當時的秦國的政治環境極為混亂,他為了把大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,進行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:
一、誅殺后黨,清除權臣:
秦王政即位后,秦朝內部形成了三股勢同水火的政治勢力:一是以權臣呂不韋為首的勢力,一是以嫪毐為首的后黨,還有一派,就是代表王權的秦王政。
公元前238年,嫪毐發動政變,秦王政發兵平叛。嫪毐叛亂事件發生后,秦王政以呂不韋參與政變為名,于公元前237年,罷免呂氏宰相職務,將其遷往洛陽。次年又命他遷往蜀地,呂不韋自感難免一死,于是服毒自殺。
二、招攬人才,重用客卿:
秦王政通過誅殺后黨、清除權臣的活動,完全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后,他決心繼承祖輩的遺志,結束天下分裂的局面,完成統一大業。
因嫪毐事件在秦國引起很大的震動,加之韓國派遣鄭國入秦的陰謀暴露,以致宗室大臣勸說秦王政下達逐客令,驅逐客卿。這時李斯向秦王政寫下諫書,明確指出重用客卿之利。于是秦王政撤消了逐客令,廣泛搜羅人才,重用客卿以強秦,為各國名士敞開了大門。這些人才無論是在秦國統一的過程中,還是在統一后的歷史舞臺上,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
三、完成統一,成就帝業:
對自己政權的威脅都清除了,秦始皇便開始對東方的六國採取了軍事行動。他繼承了祖輩的基業,而且發揚光大,在秦始皇手下,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將,文臣如謀士李斯和尉繚,善于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。武將則有蒙恬、蒙武、王翦和王賁。秦始皇繼續用“遠交近攻”的戰略方針,前后用了十年的時間滅掉了六國,統一了中國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、多民族的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——秦帝國。
最先滅掉的是韓國,秦王十四年,即西元前233年,韓國割地稱臣,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。三年后,秦國俘虜了韓王,滅掉了韓國。
然后秦國攻打趙國,俘虜了趙王,公子嘉逃到了代郡(今河北蔚縣),稱代王。到秦王二十五年,代王也被俘,趙最后滅亡。
在秦王二十年,王翦領兵攻燕。在易水西面秦兵打敗了燕、代聯軍。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(今北京)。燕王向遼東方向出逃。后來,燕王只得殺死了曾經派荊軻刺殺秦王的太子丹,把他的頭獻給秦軍求和。到秦王二十五年,燕國最后的一個王——喜被俘獲,燕國也被滅了。同時,魏國也被秦軍滅掉。
秦王二十三年,攻打楚國的秦軍因為兵力太少,被楚軍打敗。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,并聽從他的建議,給了六十萬重兵,結果,王翦用了三年時間,終于拿下了楚國。
最后滅掉的是齊國。在秦國先后對其他五國用兵時,齊國不但袖手旁觀,而且和秦國結盟,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國一樣。因此,齊國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。等到秦王二十六年,五國都被滅掉后,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御秦國,并和秦國斷交,但為時已晚。秦國大將王賁在最終滅掉燕國后,領兵大舉南下,一戰俘獲了齊王。至此,秦滅六國,十年統一了中國。
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后,對政務從不松懈,夜以繼日的處理朝政。侯生和盧生評價秦始皇時說: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,崇尚法治,天下之事無論大小,都由他判決。這段話雖然有點夸張,但說出了秦始皇的特點。
秦始皇精力充沛,勤奮好學,對待工作極為認真。史書記載說:秦始皇親操文墨,白天斷獄,晚上讀書。每天至少讀120斤的文書,讀不完絕不休息。這樣勤奮的作風,在中國古代帝王中是少見的。
歷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對秦始皇大加褒揚的不乏其人。例如,西漢名臣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“功如丘山,名傳后世”。唐太宗李世民說過:“近代平一天下,拓定邊方者,惟秦皇、漢武?!碧瞥笤娙?a href="http://www.702095.com/李白.html" target="_blank">李白在詩《古風》中寫道:“秦王掃六合,虎視何雄哉!揮劍決浮云,諸侯盡西來?!?。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《封建論》指出秦始皇廢除分封制、建立郡縣制,符合了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,所謂“非圣人意也,勢也?!鼻迥┧枷爰艺绿自?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,說:“雖四三皇、六五帝,曾不足比隆也?!眰€人就『秦始皇對歷史的影響』與『秦始皇的歷史功績』兩方面來評價秦始皇,為本文之結論。
歷史影響
秦始皇在全國所進行的車同軌、統一貨幣、統一度量衡和統一文字等改革,加上實施了修馳道、長城等工程,推行〝令黔首自實田〞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革...等等的各種政策和措施,不僅影響了以后的兩千年封建社會,即〝百代皆行秦政事〞,而且有的措施迄今仍在發揮作用,例如:統一文字、度量衡...等等,這些統一的措施和制度,對當時社會的發展、歷史的進步,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,它不僅改變了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,而且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。而秦始皇所修筑的馳道、長城和建造阿房宮、始皇陵、兵馬俑等等對后世的歷史文化貢獻也極為深遠。
總之,秦始皇對于全國之大一統、對于中國政制之創建、對于中國版圖之確立、對于中國民族之傳承,都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,堪稱“千古一帝”。所謂“功莫大過秦皇漢武”,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,歷代君王無秦始皇之右。至今,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,也是從羅馬語Chin(秦)演變過來的,這也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。
歷史功績
從大量的資料來看,秦始皇是有歷史功績的。
首先,他順應歷史潮流,以無畏的膽略和超人的智慧,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,使中國從長期分裂割據的狀態下解脫出來,走上繁榮統一的軌道。
其次,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,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疆域和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模式,對后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。
再者,他在統一之后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,雷厲風行地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成果的措施,特別是統一文字、貨幣、度量衡,統一道路系統,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此外,他還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 長城和世界上首道人工運河靈渠,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。因此,可以說秦始皇是中華民族的杰出人物。
大事年表
- 前259年-秦始皇出生。
- 前247年-贏政繼承王位。
- 前238年-秦王贏政22歲,舉行冠禮,漸漸掌權。
- 前221年-秦統一中國,秦王政改稱〝始皇帝〞。廢分封,分天下為36郡。統一度量衡、車同軌、書同文。
- 前220年-始修馳道。秦始皇北巡。
- 前219年-秦始皇在泰山封禪。
- 前215年-秦始皇令蒙恬發兵30萬伐匈奴。
- 前214年-秦始皇修筑萬里 長城。
- 前213年-秦始皇準李斯之議焚燒詩、書。
- 前212年-筑直道。發隱宮刑徒70萬人造阿房宮和驪山墓??託⑷迳?60馀人于咸陽。
- 前210年-秦始皇出巡。還至平原津病,崩于沙丘平臺。趙高和李斯合謀更改遺詔,立胡亥為太子,令扶蘇、蒙恬自殺。至咸陽發喪,胡亥即位,是為秦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