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蔡琰,本字昭姬 ,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,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,文學家蔡邕之女。博學多才,擅長文學、音樂、書法。
主要成就
文學方面,蔡琰歸漢后,作有《悲憤詩》兩首,一首為五言體,一首為騷體。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于“感傷亂離”,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,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。騷體《悲憤詩》由于旨在抒情,首尾兩節對被俘入胡和別子歸漢的經歷都比較簡略,中間大篇幅自然風景用以渲染蔡琰離鄉背井的悲痛心情,在這些對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,蔡琰極言它們與她故鄉中土的差異,以此形容自己在這與中土迥異的環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憤。
音樂方面,《胡笳十八拍》是中國古樂府琴曲歌辭,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,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。
書法方面,蔡琰的父親蔡邕是一位大書法家,創造了八分字體。 蔡琰本人對書法也很擅長,韓愈曾說:“中郎(蔡邕)有女能傳業?!辈嚏?a href="http://www.702095.com/曹操.html" target="_blank">曹操的要求下默寫古籍,說自己不管是真書還是草書都可以寫。
相關典故
文姬歸漢:其故事廣為流傳,是以曹操贖回蔡琰為故事背景改編的藝術故事。
辨琴:蔡琰九歲時,父親蔡邕夜間彈琴,突然斷了一根弦,蔡琰說:“是第二根弦斷了?!辈嚏哒f:“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?!庇谑枪室馀獢嘁桓鶈査?,蔡琰說是第四根。 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