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最鐘愛的弟子為何人,孔子為這弟子說過哪些贊美的話?
孔子最鐘愛的弟子是顏回,字子淵,因此又稱顏淵??鬃釉浾f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違仁,其馀日月至焉而已矣?!保ā墩撜Z?雍也篇》)三個月而季節一大變,因此“三月不違仁”,是稱許顏回已經大致能夠守住仁道,其他學生因為德行修養還不夠,所以不時會偏離。
孔子真有“弟子三千”嗎?
“三千”與“七十二”不是實際的數字,只是一種概約的說法。每個學生求學的目的不同,學習的深入程度也不盡相同。大部分的學生,只學到足以應用的知識,或者稍微了解孔子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就離開了,只有一部分學生有志于道,跟從孔子深入學習。所以司馬遷用兩個虛指的數字,說明孔門從學者的概況。
孔子弟子中有“賢人七十二”,為什么是“七十二”,有特殊含義嗎?
“三千”與“七十二”不是實際的數字,只是一種概約的說法。每個學生求學的目的不同,學習的深入程度也不盡相同。大部分的學生,只學到足以應用的知識,或者稍微了解孔子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就離開了,只有一部分學生有志于道,跟從孔子深入學習。所以司馬遷用兩個虛指的數字,說明孔門從學者的概況。
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干的是誰?
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干的是子路??鬃釉唬骸白晕岬糜?,惡言不聞于耳?!背蔀榭鬃幼钇髦氐牡茏又?。子路從老師那裡學到為政治國的道理,成為孔子最有政治才干的弟子。
孔子弟子中最有外交才干的是誰?
孔子弟子中最有外交才干的是子貢。子貢通情達理,能言善辯,被孔子列在“言語”科。子貢曾經自信的說:“齊、楚兩國在寬廣遼闊的原野上交戰,在兩國之間奔走勸告,陳說各種利害,以解除國家的外患,只有我能做得到?!?,正是因為子貢有杰出的外交才能,所以能再春秋末年列國紛爭的外交舞臺上縱橫裨闔,救危解難。
孔子弟子中最有軍事才干的是誰?
孔子弟子中最有軍事才干的是冉求,他曾擔任季孫氏的家臣。根據《左傳》記載,魯哀公十一年時,齊國興兵伐魯,季孫氏本不欲戰,與冉求商議,冉求說服季氏迎戰,并率領左師與齊軍戰斗,他率領部隊以矛擊齊師,得到了勝利,并獲八十個“甲首”的戰果。
孔子跟孟子是什么關系?
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的學生,算是孔子第四代弟子,而孟子也以孔子思想的繼承者自居。
子貢為何為孔子守喪六年?
孔子病危時,眾弟子都陪侍在側,只有子貢外出經商??鬃铀寄钭迂?,等子貢趕到時,連連埋怨子貢為什么來的這么遲,也由此可以看出師徒之情不亞于父子之情。也因此孔子逝世后,正當門人都不知該如何辦理孔子的喪事時,子貢說:“從前夫子辦理顏回和子路的喪事,就像辦自己兒子的喪事,所以我們辦夫子的喪事就要像辦自己父親的喪事一樣?!贝蠹叶悸爮淖迂暤脑挿嗜?,三年之后,子貢又廬墓獨居三年才回家。
孔子罵宰予“朽木不可雕也”,為何宰予還可以進入12哲名單中?
孔子罵宰予“朽木不可雕”,只是表現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的期望。實際上,宰予是孔門四科中言語一科的翹楚,曾從孔子周游列國,游歷期間常受到孔子派遣,出使于齊國、楚國,他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。
孔子說“自行束脩以上”,是說孔子收學費嗎?
一般的解釋是:脩,乾肉,束脩就是十條乾肉。但是,也有解釋“束脩”為束發修飾,指年齡在十五歲以上。仔細體會孔子之語意,應該是只要年齡夠了,而且樂于求教,孔子都愿意教誨。
孔門“四科”是什么?
四科分別為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。四科之教,德行為本,通于其他三科,故以之居首。言語指使命應對,外交辭令,在當時列國紛爭的情況下,特為重要,故居次。再次政事,再次文學,可見孔子之言,出于慎重。
孔子的教育觀念如何?
孔子教學最為后人稱揚的幾點特殊之處,一是“有教無類”,無論學生的背景、性格、學習進度如何,孔子都悉心指導。但是另一方面,孔子又實行“因材施教”,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決定討論的深度,又依照學生各別的特質,採用適合的方式來說明、提點。還有,孔子的教學不限于課堂之內或文字之中,而是身教與言教并行。
孔子是創辦私學第一人嗎?為什么他被奉為“萬世師表”?
孔子是創辦私學的第一人,實行“有教無類”的辦學方針,提出了“因材施教”的教學方法,弟子三千人,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??鬃由頌閭ゴ蟮?a href="http://www.702095.com/教育家/" target="_blank">教育家,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也受到后世的尊崇;三國魏文帝稱孔子為“億載之師表”,元朝武宗在加封孔子為“大成至圣文宣王”的詔書中稱孔子“師表萬世”,清康熙皇帝為孔廟大成殿親自提匾“萬世師表”。
孔子收學生有沒有設門檻?
無論出身是否高貴、求學的動機為何,孔子對于所有學生都抱持歡迎的態度。
孔子會體罰學生嗎?會開除學生嗎?
孔子的學生大都已經是青少年,孔子不會體罰。至于開除學生,算是有案例的。故事是孔子的弟子冉求作為季氏家宰,為了替季氏增加財富,向民眾加徵賦稅,孔子氣到發表聲明說:“非吾徒也。小子鳴鼓而攻之,可也?!闭f冉求不再是我的學生,大家可以聲討他。
所謂“孔門十哲”所指何人?
十哲是根據《論語》“先進篇”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:“從我于陳、蔡者,皆不及門也。德行:顏淵、閔子騫、冉伯牛、仲弓。言語:宰我、子貢。政事:冉有、季路。文學:子游、子夏?!?。唐玄宗開元八年(720年),塑孔門四科高弟十人坐像于孔廟,配享先圣,曰十哲。
孔子弟子中,有誰是仿效孔子,帶領門徒游說各國?
子夏出生于西元前約483年,后來到魯國拜孔子為師,被孔子譽為文學第一。西元前476年他受邀赴晉國創辦了一所學堂并在那裡教了55年書。他生前的許多學生后來成為春秋時期很有影響的思想家和政治家,因此他的影響很大。許多后來儒學的經典都被說成是由他流傳下來的。
孔子弟子中有那些人當官?
孔子弟子太多,無法一一陳列,但以孔門十哲來說,除了顏淵沒有從政,其馀九人都或多或少有從政的經驗。
顏淵幾歲過世?
顏淵生于春秋魯昭公二十一年(B.C.521),卒于魯哀公十四年(B.C.481),故顏淵于41歲過世。